考研经验




姓名: 赵宗义 本科院校: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 整理时间: 2012年3月22日 考研分数: 407分(数学: 137 专业课: 134 政治: 69 英语: 67) 前两天清华大学刚公布不录取名单, 我不在那个名单上面,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能够被录取, 也算是尘埃落定, 所以静下心来好好把考研的经验整理一下, 希望有利于来者。 当初我考研的时候也是看了很多前辈的经验, 感觉收获很大, 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下面就开始我的正文。 一、 一些基本问题。 大三下学期开始, 同学们有的准备出国, 有的准备保研, 有的准备找工作, 有的则准备考研。 没有哪种选择正确哪种选择错误的说法, 但是对于本科成绩不好的同学而言, 考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考好学校的好专业的研究生, 因为上完研究生以后, 找工作会更容易, 而且也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当初选择考研也就是因为我看到有很多我认为很好的岗位是不招本科生的, 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 他们的要求就最起码是研究生。 而我的一个学长, 是清华计算机系的, 今年上研二, 他是定向班的, 毕业以后不用自己去找工作, 他是到国务院还是党中央下属的一个部门里边工作, 单位直接帮忙解决北京户口。

听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毕业出去, 年薪二十万到四十万, 工作很好找。 今年全国计算机排名, 清华排第一, 国防科大排第二, 北大排第三。 其它学校像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这些学校的计算机也很强。 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也应该很强, 今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接收的三十三个保研名额中有八个来自北邮, 当然不都是来自计算机的, 还有来自通信工程和网络工程的。 还有中科院的计算机听说也很强。 计算机自从2009年有全国统考以来, 很多好学校都参加了全国统考, 比如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中科院, 也有一些学校是自主命题的, 比如国防科大和南开大学。 北大今年参加全国统考, 但是去年好像是自主命题。 全国统考的科目是固定的, 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四门基础课, 分别为微机组成原理、 网络基础、 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 自主命题的科目不固定,今年国防科大有考离散数学, 南开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还考 C 语言。 硕士研究生分为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两类, 工学硕士一般为三年, 工程硕士有些学校为两年, 但是清华的好像是三年。 工学硕士可以直接转博, 但是工程不可以(我也不知道直接转博到底是什么概念)。

工学硕士以前都是不需要交学费的, 而工程硕士每年都要交相对比较昂贵的学费, 每年好几万块钱吧, 具体多少不清楚。 今年国家新出台政策, 规定所有硕士都必须自费, 不知道工学硕士是不是真的得自己交学费。 也许学校会帮忙解决吧。 反正工学和工程相比, 工学要有很多好处。 今年的清华复试线奇低, 为356分, 比北大的还低, 北大的好像365, 原因是今年清华没有单独划工程线和工学线: 凡是过了线的, 不管是工程还是工学, 大家都在一起面试,然后再按照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来划分工程和工学。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那些确实比较优秀的同学一个翻身的机会, 但是竞争也更激励了, 估计清华今后会经常采取这种形式。 清华计算机系去年的工学复试线是378分, 2010年的工学复试线是390分。 如果大家选择了考研, 我要特别提醒大家, 要全力投入考研中, 别分心。 首先, 别男女朋友俩一块复习一块考研, 想必这个观点是每个前辈都会提到的。 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 你要是没考好谁也帮不了你。 而且两个人在一起复习, 分心是难免的, 这样会严重影响复习效率。 考研复习时间本来就很短, 如果再浪费时间, 要想考出好的成绩是很难的。

两个人过一段时间见个面, 一起吃顿饭就差不多了。 对于那些没有对象的同学, 就别考虑在考研期间找个对象了, 三心二意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 我那时看到某位前辈说他在整个考研期间都没有联系过他喜欢的女生, 所以我也以他为榜样, 整个考研期间我都没有联系过我喜欢的女生, 就一直安心复习, 事实证明这样很好。 其次是别抱着“考不上大不了找工作” 的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就容易懈怠, 最后就只能找工作了, 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全力以赴, 抱着必胜的决心, 付出最大的努力, 到时候即使考不上也不后悔。 有的同学喜欢一个人复习, 但是我个人觉得大家一起复习比一个人复习要更好, 首先大家一起复习的话会有压力,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看着别人在用功学习, 自己如果不用功就会有一种会被别人比下去的感觉, 这样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多花时间了。 而且, 和同学一起复习, 有什么信息也能及时听得到, 比如什么时候预报名, 什么时候现场确认这样的事情。此外, 大家在一起复习, 也可以交流一下学习方法, 对照一下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别人的复习计划, 这样如果自己走歪了可以及时修正。

考研cs

但是我知道有些同学自己复习的效率也很高。 这我也不知道, 但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 不建议大家一个人复习。 说到关注周围的信息, 大家要经常看看考试大纲, 对照着大纲来复习, 大纲上不要求的就不用复习了, 因为大纲上不要求的肯定不考, 复习了也没用。 对照着大纲, 数学和专业课教材上很多东西就都可以不看。 当然, 你要是看《 全书》 或《高分笔记》 或者别的专门针对考研出的参考书, 那就没有必要看大纲了, 因为那些书本身就是对照大纲编写的。 大纲出得比较晚, 九月份左右吧, 可以先看往年的大纲, 每年的大纲变化不会太大。 还有就是要经常关注一下论坛。 计算机考研的论坛主要有两个, 王道论坛和天勤论坛。 大家上论坛可以多关注一下同学的动态, 也可以多了解一些往年考研的情况, 还能得到别的一些有用的信息。 我没有上过考研辅导班。 我原来报了一个政治的基础强化班和考前冲刺班,最后我都没去。 我觉得还是自己复习比较好考研cs, 尤其是数学, 你不学就肯定不会。 去上辅导班,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还不如自己好好复习。 我身边好像很少有人去上辅导班。 考研复习似乎是用每天复习的时间来度量的。

别人说每天复习八小时, 每天复习十二小时, 但是我觉得我脑子比较笨,所以我每天复习的时间比这要多一些。 我从三月份开始复习的考研cs,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每天复习十二个小时左右, 到大四上学期, 我搬到了图书馆去自习,那个地方学习氛围特别好, 所以我的复习也就跟着周围的环境增加了一些量, 每天复习十五小时左右。 考研的最后几个月我都是每天早上五点十五起床, 洗漱完了就差不多六点钟, 然后去图书馆占座, 中午就趴在桌子上歇一会, 晚上十一点多钟才回到宿舍。 每天都很有规律,其实感觉并不累。 对于南开大学的同学, 我强烈推荐大家到老图去自习。 我觉得那个地方是全校自习最好的地方。 早上六点十多分就开门了, 晚上十一点二十多才关门, 而且平时不会像在二主那样因为教室有课所以被清出去, 此外老图的学习氛围确实很好。 据我所知, 二主应该是早上七点钟才开门, 晚上十一点钟关门。 你在老图, 你就能够每天比二主多自习几十分钟。 而且老图是每天都会清书, 所以每天都得占座, 这样能够督促自己好好学习。 确定目标院校的时候确定一所顶尖的大学是明智的, 因为这样自己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坚持下来。 如果目标是一所一般的大学, 心里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想方法, 就是反正考上了也就那样, 结果就懈怠了。

确立一所顶尖大学, 心里就会时时刻刻有一种压力, 学习的量也就自然而然上升了。 到时候即使没考上, 调剂一所别的学校也方便。 计算机考研考四门, 分别为数学、 专业课、 英语和政治, 其中数学分为三部分, 分别为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和概率论; 专业课分为四部分, 就是前面说过的操作系统、 微机组成原理、 网络基础和数据结构; 政治分为五部分, 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经济与政治。考试的时候数学和专业课分别为150分, 英语和政治分别为100分。 考研基本上就是比谁勤奋, 比谁更有毅力。 反正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最后谁付出更多的努力谁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跨考的也没关系, 和本专业的同学没多大差别, 完全能够通过努力赶上别的同学。 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的也不见得占多大优势。 还是那句话,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选择了考研, 就全力以赴吧。 二、 关于各科的复习。 数学: 数学在考研的四个科目中所需要花的时间最多。数学我用的是 《 复习全书》,然后是《 660题》, 接着是《 400题》。

考研cs

《 复习全书》 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 和王式安合编的, 一个是 和袁荫棠合编的, 一般都用后者。 我《全书》 做了两遍, 第一遍很慢, 做了三个月左右, 每天下午和晚上都做那本书, 做完的时候是2012年8月20日, 第二遍要快一些, 一个多月就做完了, 做完的时候是2012年9月23日。 我们考研的时间是2013年1月5日。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接下来我做了《 660题》, 那本书是 和王式安合编的。 那本书其实有800题, 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部分。 那些题都很简单, 但是有一本书能够把平时能遇到的大多数选择题和填空题整理出来, 我们用这本书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这是有一定好处的。 我那本书做得很快, 十多天就做完了。 然后我做的是《 400题》, 那本书很多人都说题目太难, 没有做的价值。 确实很难, 但是我觉得那本书很有训练价值。 那本书其实就是十套试卷, 分为上册和下册, 各五套试卷。 我做《400题》 的时候我很少能上一百分, 但我还是坚持把它做完了。 我做那本书的时候我是限时来做的, 总是做不完。 每做完一套试卷, 我都会重新再做一遍, 把每个题都弄懂。

其实我重新做一遍的时候一般我每道题都会做两遍, 这样有利于加深理解。 这样每一套试卷我就经常要花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把它完成。 但是当我老老实实地做完了这十套试卷以后, 在做真题的时候就觉得特别轻松。 我做的第一套真题是2011年的真题, 我做了一百二十多分, 我做的第二套是2010年的真题, 就错了一道选择题。 后来由于时间紧迫, 而且我个人觉得真题太简单, 没有做的价值, 所以我就没做了。 真题我就做了这两套。 系列还有《超越135分》, 那本书是分专题的, 比如多元函数微分学一个专题, 重积分一个专题, 格林公式的运用一个专题, 你要是觉得这样分类整理会对你有好处的话可以看一下。 我原来是想看的, 但是买回来以后时间紧张, 我就只看了一小点。 当初我看到前辈说只要把 的那个系列(即《全书》《400题》《超越135分》《历年真题解析》) 每本书做两遍, 考研数学上140分肯定没问题,我想这种说法差不多是对的。那几本书出得很好, 要是踏踏实实做完了确实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看个人时间安排吧。 看你有没有时间做那么多。 数学的教材, 高数我用的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的那两本书, 概率论我用的是浙江大学的盛骤编的那本书, 高等代数我用的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的那本书。

也许很多同学会根据自己的习惯, 先看教材, 做课后习题, 把那些概念掌握了以后再把《全书》 当成习题册来做。 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看课本和做课后习题, 但是后来等我开始做 《全书》 了, 我就开始后悔了。 当初真应该早点看《全书》。 看完了课本以后那些知识点我也掌握得不怎么样, 有些还是不考的。 课后习题比起《全书》 的就更是差远了,《全书》 上的课后习题每道题都很经典。 所以我建议一上手就做《全书》。 反正那些基本概念《全书》 上也有总结考研cs, 记住那些概念, 然后多做一些题, 多巩固一下就可以了。 还有要注意的是要把每一道题都弄懂。 只是一味地贪多, 但是没有真正理解那些题, 这是大忌。 专业课: 专业课我也是从一开始就开始复习的。 我每天的复习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上午看专业课, 看到十点四十五, 然后去吃中饭, 吃完饭回来看英语, 英语看两三个小时以后就做数学, 一直做到晚上下自习。 关于英语的复习我下边再讲, 现在先谈专业课的复习。 专业课的教材一般是固定的,微机组成原理用的是唐朔飞的书考研cs, 网络基础用的是谢希仁的书,数据结构用的是严蔚敏的书, 操作系统用的是汤子瀛的书。

专业课辅导书市场上主要有两个系列, 一个是天勤的, 一个是王道的。 我用的是天勤的书。 我把微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教材各看了两遍, 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教材各看了一遍, 然后把四本《高分笔记》 做完了。 后来我还把几本经典教材的知识点好好地串了一遍, 这样我就对这几门专业课有了更好的掌握, 这个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不过应该是值得的。 最后做了历年真题和天勤的八套模拟试卷中的前四套。 专业课我一开始也失误了, 我就只是看教材, 没有结合做题, 结果就是很多概念看完了但是并不理解, 即使微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我看了两遍, 但是很多概念依然很模糊。本来打算四本教材都看两遍的, 但是后来觉得没时间了, 我就赶紧开始做《高分笔记》 了。现在想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不做题地看教材看了那么多遍, 有些浪费时间了。 所以复习专业课还是得像复习数学一样边看书边做题才行啊。 做完了题很多概念就理解掌握了, 后来即使忘了, 但是只要稍微一复习就能马上回忆起来了。 无论是《高分笔记》, 还是王道的《联考复习指导》, 那些书上对概念的讲述都不是很详细, 所以概念是提出来了, 但是我们看完了并不能够理解他们, 要想理解那些概念...

责任编辑:佚名

文章来源:舞蹈考研培训班,本文唯一链接:/490.html

标签:考研 | 李永乐 | 考研数学